專欄文章

專欄文章|體驗工具

定義小行動:選擇的兩難

Pang
Pang

last edited:
Cover Image for 定義小行動:選擇的兩難

行動說明:

面對各種不同的選擇,有時我們可以很快速的做出決定,有時我們也可能會糾結很久,而在選擇的過程中,總會有很多不同的想法、價值出現,甚至有可能產生不同的衝撞。 這次我們透過不同的情境問題,來觀察一下我們是如何進行選擇,又是哪些元素讓我們卡住而難以抉擇的呢?

準備材料:

可以紀錄的器材(紙筆、電腦、手機、平板)

行動步驟:

  1. 二選一選邊站:
    1. 我的生日禮物喜歡「驚喜」還是「符合個人需求」?
    2. 想要居住在「城市」還是「鄉鎮」?
    3. 交朋友「要不要」門當戶對?
    4. 孩子成年之前,「要不要」不要告訴他是被領養的孩子?
  2. 事件分類:
    選擇背後觀點: 在每個題目後面,都寫下自己為何選擇的理由,是有哪些價值觀、習慣或看事情的角度在影響著選擇嗎?

行動後思考方向:

  • 選擇的過程中,是否有想起過去的一些經驗或回憶,而這些回憶的哪些元素或結果,影響著你現在的選擇?
  • 如果是過去不同階段的自己進行選擇,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嗎?即使做出同樣的選擇,理由會是一樣的嗎?
  • 選擇的過程中,有沒有出現是因為「身不由己」、「社會期待」等,自己其實不喜歡、不接受的價值觀,但仍影響自己選擇的?
  • 如果撇除上述自己不喜歡的價值觀,還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嗎?

團體執行方案:

  1. 找到 2 - 4 人一起執行本行動。
  2. 確認討論氛圍的期待與基本原則,避免於討論過程中發生不可控之衝突。
  3. 題目人則可以僅選擇前述,也可以選擇任何「彼此為對立、衝突的兩個選擇」。
  4. 實際進行時,先進行選擇,再分享與交流不同的想法,討論方向可以參考個人執行時的背後觀點與行動後思考方向內容。
  5. 在討論的過程中,若被對方說動,可以隨時切換自己的選擇,並分享被說動的原因。
  • 團體執行的額外思考方向:
    除了自己的價值觀,在選擇時還有哪些會影響自己選擇的元素?可能是對方的選擇、整體的討論氛圍、彼此的肢體動作、不同想法的衝撞等,可以於事後團體共同討論或個人紀錄下來。

「在我們行動與選擇的背後,是價值觀在影響我們的決定。同時,價值觀是會改變的,會隨著我們逐漸有不同的故事,我們對於不同價值的定義與解釋也會有所不同,因此,當我們釐清當下的價值觀,便更能理解與接受我們當下的選擇。」


更多文章

專欄文章|活動紀錄

高中教師引導培育課程|後記 #4

Cover Image for 高中教師引導培育課程|後記 #4

「接下來有機會的話,也想將這一套自我探索的方法,帶回到校內社群中,看看能怎麽跟校內的學生共同討論。」

Po
Po

專欄文章|活動紀錄

高中教師引導培育課程|後記 #3

Cover Image for 高中教師引導培育課程|後記 #3

「我最喜歡的是原型的環節,自己過去的心態很兩極,能成功的事情才願意試看看,知道如何低成本的進行嘗試,讓我可以更放心的做行動。」

Detour
Detou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