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欄文章

專欄文章|體驗工具

覺察小行動:生活儀表板

Pang
Pang

last edited:
Cover Image for 覺察小行動:生活儀表板

行動說明:

在生活裡,每天都會發生許多不同事情,有些會讓我們感到有幹勁、快樂或身心充電,但有些事件卻讓我們感到沮喪、枯燥或筋疲力盡,而當事情多了起來這些情緒便會全部攪在一起,讓自己感到混亂、無法掌控。 給自己一點時間看看過去幾週自己實際的狀態,仔細回顧每件事情為你帶來的不同感受,重新為自己的生活打個分數吧!

準備材料:

可以紀錄的器材(紙筆、電腦、手機、平板)

行動步驟:

  1. 回顧生活:
    回顧過去三週的行事曆、日記等內容,觀察自己都經歷了哪些事情。
  2. 事件分類:
    觀察以下事件類別,並將自己過去三週所經歷的事件進行分類,同一個事件可能對應到複數類別,並不衝突。
    1. 工作:與「職位角色」、「個人成長」任一個方面有關的事情。
    2. 遊戲:任何你做了感到快樂或放鬆的事,並且是單純為了樂趣而做。
    3. 愛:你和伴侶、家人、朋友、社群間的人際關係有關的事。
    4. 健康:與身、心、靈的狀態有關的事。
    5. 其他:任何無法被歸類在上述類別中的事。
  3. 觀察事件分類比例:
    在過去三週裡,工作、遊戲、愛、健康、其他等面向,個別所佔的「時間比例」為何?簡單估算後把大概的比例記錄下來。
  4. 感受整體狀態:
    10 分為該類別事件整體狀態良好、情緒比較正面,1 分則為整體狀態不佳,情緒比較負面,也可以加入其他自己評斷分數高低的標準,為自己的各個事件面向進行評分,並另外為自己的整體生活進行一個總評分。

行動後思考方向:

  • 有哪些事件佔據時間過大,卻讓自己是不斷的消耗或陷入困境?
  • 這些讓自己消耗、陷入困境的事件是可以被取消或放下的嗎?如果不行可能是有哪些元素卡住了自己呢?
  • 有哪些事件雖然時間短暫,但給自己不小的快樂或能量補充?
  • 如果正在消耗的時刻,除了上述的能量補充、快樂,還有哪些事情是可以花點時間,讓自己重新充電的事情呢?

「我們或許無法在短期間內對過大的事件進行改變,但我們可以找到讓自己放鬆與快樂的小行動,允許自己可以在消耗的時刻充電一下,再重新面對挑戰。」


更多文章

專欄文章|活動紀錄

高中教師引導培育課程|後記 #4

Cover Image for 高中教師引導培育課程|後記 #4

「接下來有機會的話,也想將這一套自我探索的方法,帶回到校內社群中,看看能怎麽跟校內的學生共同討論。」

Po
Po

專欄文章|活動紀錄

高中教師引導培育課程|後記 #3

Cover Image for 高中教師引導培育課程|後記 #3

「我最喜歡的是原型的環節,自己過去的心態很兩極,能成功的事情才願意試看看,知道如何低成本的進行嘗試,讓我可以更放心的做行動。」

Detour
Detour